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专业代码:0802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具备设计机械系统、部件、过程的能力和较高的创新素养,能在机械相关生产部门,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产品研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专业所需的数学、力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3.具有对机械工程的一般性问题进行建模、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4.具有针对常见机械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5.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能使用专业相关的常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和制造;
6.具有初步的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8.具有社会责任和对职业的初步认识;
四、专业准入课程
专业概论。
五、专业准出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模具设计,机械CAD/CAM,机械制造工艺学。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专业代码:080205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拥有先进的工业设计理论与设计思想,具备扎实的设计专业知识及设计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其他设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三、培养要求
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知识与艺术修养的熔融。学生主要学习以工业产品设计为核心的专业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
1.系统掌握工业设计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正确的设计思想、创新思维方法。
2.熟练掌握设计草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型制作技能,具备完整的工业设计技能体系。
3.具备强烈的创新设计意识,较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自我管理和设计协作,具备专业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四、专业准入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平面造形基础,立体造型基础。
五、专业准出课程
产品设计表现,工业设计史,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优化设计,产品原创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产品结构设计。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方向)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Mechatronics);
专业代码:0823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知识,具备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设备维护、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能从事与机械及其自动化有关的设计、制造、设备维护、运用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加工方法,掌握机电一体化知识和过程控制技术基础。具备机电设备的运用、管理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工程图学、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学、自动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或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能熟练运用专业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掌握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知识、过程控制技术,具备相应软件的应用开发能力;
4.具备农业生产过程系统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机器装备的运用、管理、配置和维修、鉴定等能力;
5.具有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门外语阅读翻译、计算机应用和机动车驾驶技能。
四、专业准入课程
专业概论,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工程材料。
五、专业准出课程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农业机械学(双语)、机械设计基础、机电一体化与过程控制、汽车拖拉机学、农业生产机械化。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自动化 (Automation);
专业代码:0808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仪器与仪表技术和专业英语知识,具备自动化工程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基本能力,能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公司、大中小企业等部门,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设计、应用与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掌握自动化专业必需的技术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备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和初步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自动化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前沿,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及继续学习的能力。
1.具有较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能通过文献检索和其他方式阅读中外文专业书刊。
2.初步了解本学科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四、专业准入课程
支撑本专业的准入课程为电路、电子技术及相关实验。
五、专业准出课程
支撑本专业的准出课程为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及拖动、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及仪表及相关实验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车辆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车辆工程(Automotive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7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汽车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检测诊断技术,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在与车辆工程相关的设计、制造、实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领域从事技术应用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
掌握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汽车设计理论、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电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理论和汽车试验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汽车设计制造、专用车辆设计制造和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等基本技能。
1. 掌握汽车设计理论和汽车制造工艺;
2. 掌握运用现代检测技术进行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 具有英语阅读翻译能力;具有计算机运用和车辆驾驶的能力;
4. 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专业准入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汽车构造。
五、专业准出课程
汽车电器、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原理、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电子应用技术(双语)。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交通运输(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专业代码(0818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汽车运用和运输组织管理技术,具备汽车服务、汽车维修、汽车销售和保险理赔、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汽车生产与流通、汽车检测维修、汽车贸易、车辆保险行业以及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从事汽车运用、维修、检测、汽车服务、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毕业生。
三、培养要求
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维修理论、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交通运输组织和规划、现代汽车营销、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等基本技能。
1. 掌握运用现代检测技术进行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汽车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2. 具备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交通运输进行组织管理和最优化规划的能力;具备基础机械和电子设计的能力;
3. 具有一门外语阅读翻译、计算机运用和车辆驾驶的能力;
4.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专业准入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汽车构造。
五、专业准出课程
汽车电器、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交通运输工程学、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电子应用技术(双语)、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专业代码:0806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掌握宽厚的电气信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或行业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技术开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门知识,受到电工电子、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做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具备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等数理基础,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管理科学基本知识素养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掌握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领域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知识,并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3.获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理论,了解本专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5.具备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6.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专业准入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五、专业准出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PLC原理及应用、发电厂电气部分。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更新日期:2020年5月28日)